交易商协会角色生变 “野蛮扩张”增多重身份

作者:记者 熊锋 曾春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发布时间:2011-7-25 14:43:46 点击数:
导读: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下称交易商协会),刚刚完成了新址乔迁。它从金融街的南端搬到了北端,进驻金融街的高档楼宇“金融街中心”南楼。不久后,它将在这里迎来自己的新成员——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

    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下称交易商协会),刚刚完成了新址乔迁。它从金融街的南端搬到了北端,进驻金融街的高档楼宇“金融街中心”南楼。不久后,它将在这里迎来自己的新成员——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债增信)入驻。从楼上俯瞰下去,整个金融街车流如梭,繁华尽收眼底。

乔迁的同时,交易商协会正在运筹自己的全新转身。

实际上,在其成立之后的急速扩张中,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角色已经悄然生变。作为债券发行的准入管理机构,其宏伟的扩张版图上,设立信用增级公司、筹建再评级公司、进行衍生品设计和交易等赫然在列。它俨然成了债券市场上最活跃的运动员,而不仅仅是一名裁判。

抢滩再评级

集多重身份于一身,交易商协会让债市的其他参与者感到不安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熊锋 曾春

继2009年成立了中债增信公司、为发债企业进行信用增级后,交易商协会又开始筹谋进军债券评级市场,只不过,这次它的梦想要比2009年宏伟得多。

与现有的参差不齐的评级公司不同,交易商协会将成立国内首家“再评级”公司,按其构想,无论是否已有评级公司评级在先,该公司都将对债券发行进行主动评级,并将评级报告出售给投资者。这一行为,将完全打破国内现有的评级运行制度和收费模式。

另外,再评级公司将引入国有资本,打造成国内唯一的国资控股的评级公司,其雄厚的注册资本将成业内翘楚。它甚至将不再局限于一般债券评级,而将延伸到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希望成为中国民族品牌评级公司的代表,获得国际市场认可。

而下一步,为了缓释债券市场风险,交易商协会还打算设计中国的首个信用风险违约互换产品——CDS。届时,交易商协会将会成为CDS规则的制定者、产品设计者,甚至是做市商。

核心围绕着一个:推动中国的债券市场发展。在推动债市发展的跑道上,交易商协会将亲力亲为:核准、增信、评级、风险分散。

在业内人士看来,交易商协会成立两年多来,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核准者和管理者,它破冰债市审批制,首度引入备案制,在推动债市市场化建设方面功不可没。迄今,银行间市场发债规模已经占据新增机构债券发行规模的90%以上。

但另一方面,随着交易商协会的急速扩张,其角色也日益复杂。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债券市场的管理者,更不是一个单纯的行业自律组织,它还是债市的一个重要参与者。集多重身份于一身,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让债市的其他参与者感到不安。

如今,摆在交易商协会面前的问题很现实——它是谁?

催生记

交易商协会成立于2007年9月,中国债券市场的多头管理体制促成了它的诞生。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债券市场三分天下,公司债由证监会负责审批,企业债由发改委管理,银行间市场债券则由人民银行负责。为推动直接融资市场发展,2005年人民银行独辟蹊径,开发新品种——短期融资券,并打破了债券发行审批制,引入备案制,实行余额管理。

这一小小的创新,引来了债市管理的新纷争。

消息人士透露,2007年下半年,不同的部委对央行发行短期融资券“有意见”,还惊动了高层。国务院法制办对人民银行发出质询函,主要内容是:发行短期融资券的机构是否需要人民银行审批,如果需要审批就是新市场行政许可,这需要在国务院备案。如果不备案,就违反了行政许可法。

这一棘手问题,一度困扰人民银行。怎样才能既推动债券市场的发展,又不违反行政许可法,“央行经过慎重考虑,最终决定将金融市场司的部分职能分出,成立交易商协会,实行注册制,自律管理。”消息人士透露说。

于是,经国务院同意、民政部批准,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于2007年9月3日成立,为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外汇市场、票据市场和黄金市场在内的银行间市场自律组织,是全国性的非盈利性社会团体法人,其业务主管部门为人民银行。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时文朝,被调任交易商协会任秘书长。

从协会的章程看,其业务范围主要包括维护会员合法权益、行业自律业务规范、进行从业人员培训、信息收集和发布等。

全国人大财经委某人士告诉记者,在交易商协会成立之初,央行就赋予其一定的行政职能。

这部分行政职能主要来自央行金融市场司的权力下放。金融市场司的职能包括:拟订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的管理规定;承办有关金融机构在上述市场的市场准入及退出审批工作。目前,后者主要由交易商协会承担。

2008年,人民银行重新修订了2005年发布的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其中的一项重要变更,即将注册机构由人民银行变更为了交易商协会。迄今,由人民银行力推的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等债券品种,其准入和管理工作都移交给交易商协会。

一些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客观地说,目前银行间市场是国内债券发行最市场化的地方,效率高,审核程序相对简单,这也是机构多愿意选择在银行间市场发债的原因之一。它对推动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需要一个准政府组织来引导,而交易商协会在成立之初就具有半官方色彩,又是一个市场自律组织,便承担了这一使命。

启动再评级

但现在看来,交易商协会在推动债券市场的发展方面,还希望做一个直接的参与者。

消息人士透露,交易商协会目前正在酝酿成立一家再评级公司。由于交易商协会直接参与筹备,业界认为这家即将诞生的“官办”色彩浓烈的公司,将对相对较小的评级市场产生不小的震荡。

“协会日前召开党委会就此事进行讨论,具体事宜由协会的一位副秘书长负责,再评级公司已经进入筹建阶段。”交易商协会内部人士透露。

所谓再评级公司,与一般评级公司的区别是,将采用主动评级的方式,在发行债券已有评级公司进行评级的情况下,对该债券进行再次评级。其运营模式将颠覆现在评级机构向评级公司收费的方式,转而向购买报告的投资者收费。

据悉,再评级公司将由交易商协会控股,持股比例为60%,公司注册资本金约为9000万元,其余股东为大型国企。

某评级公司高层表示,与其他评级公司相比,再评级公司9000万元资本金,已经算评级行业内的大型企业了,它出现后,评级市场的格局或将再次被打乱,各家评级公司恐怕不得不考虑自身的“温饱”问题。

不少评级公司不仅担心未来“流单”,而且还担心人才的流失。“交易商协会成立评级公司需要有经验的专业人才,肯定会从现有的评级公司挖人。”上述评级公司人士说。

令这些评级公司望尘莫及的是,再评级公司不仅将涉足一般法人债评级,而且还有意介入主权评级。而这一评级属于评级业内的最高产品级别,国内尚无评级公司涉足。

消息人士透露,交易商协会准备和外管局联手,对美国国债等国外的主权债进行评级。“此后,我国对美国国债等主权债的增持和抛售将根据自己的评级进行,不再受制于国外的评级机构。”上述人士说。

对此,某评级公司高层认为,再评级公司的主权评级很难得到国际市场认同。他说,美国三大评级机构能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垄断地位与美元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分不开,目前人民币还不是国际结算货币,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话语权远不及美国,主权评级要获得市场的认可将是一段很漫长的过程。

对于拟筹建的再评级公司,目前市场褒贬不一。再评级公司的“国营”背景成为讨论焦点。交易商协会是银行间市场自律组织,其主管部门是人民银行,而其他拟招募股东也将是央企,因此再评级公司将成为国内首家大型国资背景的评级公司。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助理殷剑峰对记者表示,评级是公开市场交易的准公共品。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完全由政府部门提供不合适,完全由市场化的评级公司来提供也不合适。“评级应该由具备政府背景、相对公立、没有强烈商业动机的机构来做”。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国内债券市场和评级市场尚处于培育阶段,政府职能的延伸必不可少。”但他表示,从长远来看,再评级公司必须坚持市场化运作。

相较于学者的淡定,评级业内已如临大敌,且观点与学者看法相左。

某评级行业资深人士透露,各家评级公司高层曾经就此事专门进行过讨论,业界对交易商协会成立再评级公司均表示担忧,他们认为政府主导的评级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尚未有先例,由于交易商协会实际承担着债券市场的监管职责,其成立的再评级公司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将受到质疑;同时,再评级公司成立之后,如何充分参与市场竞争是关键,如果依靠其强大的政府背景,有可能导致垄断局面的出现。

增信先行

增信、评级、核准、承销发行,是债券上市的四大步骤。目前,交易商协会在筹谋再评级公司之前,已经进军增信领域。

2009年9月21日,中债增信公司成立。该公司接受人民银行监管,由交易商协会联合6家银行间市场成员单位共同发起设立,注册资本60亿元,其中交易商协会持股比例为1%。

尽管占股微薄,但从公司筹备,到实际运营,交易商协会都是主导者。

“公司的成立体现了人民银行的政策主张,而交易商协会虽然是独立的事业团体法人,但是受到人民银行监管,其宏观政策性与人民银行保持一致。”中债增信公司执行总裁徐浩说,公司成立以后完全市场化运作,“基本实现了几家股东以及人民银行当初的主张。”

中债增信成立之前,债券增信的很大一部分工作由商业银行承担,一般由银行提供担保。2007年10月,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有效防范企业债担保风险的意见》,要求各银行自该意见发布之日起,一律停止对以项目债券为主的企业债券进行担保,对公司债[129.24 -0.07%]券、信托计划、保险公司收益计划等其他融资性项目原则上不再进行担保,这使得增信主体由银行转移至其他机构或担保公司。

中债增信借此契机,成为专事债券增信的机构,而在本质上,该机构目前的业务性质与担保公司基本一致。

徐浩表示,中债信用增进公司当时成立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由于中国机构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如果没有专门的机构提供直接债务融资工具,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债进行融资。该公司因此被国务院相关部门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探索途径之一,给中小企业发债提供担保和信用增级服务。

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中小企业集合债目前的发售存在种种掣肘,累计发行规模本身很小,在风险与收益综合衡量后,导致中债增信的客户范畴已经发生微妙转移,偏向大中型企业。

截至2010年5月底,中债增信已经为7只债券提供增信,债券规模91亿元,其中包括两只中小企业集合债,金额总计6.5亿元,5只中期票据。近期将为3只短融和7只中票提供增信,另外还将为两个中小企业提供信用增级,届时,累计提供增进服务的债券规模将达到190亿元。

对于增信业务,公司规定:单一客户的信用风险集中度不高于15%,增信杠杆率不高于10倍。公司的目标客户信用评级标准在BBB以上。

中债增信内部人士透露,未来的业务将不再局限于银行间市场,而将业务延伸到企业债、城投债等增信服务。“中债增信公司正在与发改委协商,将参与到企业债发行的增信中,而城投债方面,目前方案、对象都已经有了。”徐浩说。

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在业务发展初期,其业务对象主要为优质中小企业、部分低信用级别的大型企业。但未来,随着债券市场发展及公司内部风险控制机制的完善,中债增信将通过适当扩大增进服务范围、创新信用增进手段等方式扩大服务范围,逐步实现多方式全方位提供债券信用增进业务的经营目标。

徐浩表示,接下来,公司的重点是做风险分散和分担机制,提供创新产品,这是公司的核心,同时也是公司的真正价值所在。“如果政策环境允许,市场需求旺盛,我们会很快推出一些新的产品,按照公司的规划,今年将推出一两个创新产品。”徐浩说。

因此,风险管理部门成为中债增信的核心部门。在机构设置上,风险管理部下设两个业务部门,分别是营运部和投资部。营运部目前主要负责增信服务,而未来债券保险、创新产品等推出之后,该部门将负责进行调查工作;投资部则主要负责债券投资,将来债券市场做交易对手方,做市商等也会由该部门负责。

由于中债增信运作良好,其他部委已拟效仿。消息人士透露,别的部委也准备成立类似的公司。因此,中债增信的法规部目前正在牵头制定一份行业标准和监管标准,争取获得增信行业“话语权”。

定位难题

从债券发行前的增信、评级,到债券的核准,交易商协会为推动债券市场的发展,走上了快速的扩张之路。但业内人士却认为,“它只顾了奔跑,忘记了自己是谁”。

在交易商协会的网站上,谈到其成立背景时指出:2007年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规范行业协会发展,强调要“积极拓展行业协会的职能,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把适宜于行业协会行使的职能委托或转移给行业协会”;重申要加强市场自律,并明确“行政执法与行业自律相结合,是完善市场监管体制的重要内容”。

正是本着上述精神,人民银行将部分行政管理权下放给了协会行使。但随着交易商协会参股成立中债增信,进而进军再评级,在履行行业管理职能的同时,已经介入实体运作,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自律组织;而其一再贯彻的用“市场化”方式来运作上述公司,表明其不再是一个非盈利组织。

“只差承销,交易商协会就是全牌照了。”一位券商固定收益部的人士说。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一位评级公司的高层无意中透露,“市场曾传言交易商协会还将成立一家金融机构做超级承销商。”尽管这则传言并未得到证实,但是多少反映了市场对于交易商协会权力迅速扩张的担忧。

上述评级公司高层告诉记者,对于交易商协会的定位,业内已经质疑不断:交易商协会“能不能又当裁判、又当球员”?他认为,既然是行业管理者,交易商协会应有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隔离制度,不应介入债券市场事务操作领域,和市场化机构分食。

中信证券资金运营部的一位人士认为,“应该提早对这种风险进行防范,避免交易商协会一家独大。”

目前,对于行业协会如何定位,尽管有2007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作指导,但专家认为,国内协会管理混乱,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法律界定不明确,把行业协会混同于一般性的协会类组织,共用一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来进行管理,忽视了行业协会与一般社会团体的区别。

 

上一篇:问题公司如何登陆美国 下一篇:反向收购上市
相关文章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