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的红海风险
民营银行概念很热。
目前阿里、腾讯、苏宁等数十家公司申报民营银行资格,尽管首批牌照可能只有数家,但是市场热情不减,相关概念股在股市上已经热炒几轮。
民营银行看起来很美,一方面可以打破银行垄断,银行业赚钱太容易已成众矢之的,今年16家上市银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242亿元,又一次占去上市公司利润半数。官方也多次高调呼吁银行业将开放民资,无论是前任总理还是现任总理,另一方面可以被寄望出现真正的银行家,不少评论家已在摇旗呐喊,点评谁将是是下一个张公权(注:张公权为民国时期银行家)。
真是如此么?经验告诉我们,凡事太好而不可能是真的,关于民营银行,仍有三点迷思。首先,从民资入股金融业来说,目前路径并不算少,无论发起设立还是增资扩股、二级市场买入,尤其对于某些急需资本的城市商业银行,民资如想入股,往往是分分钟的事。事实上,民资在中国银行业已经份额不菲,根据中国银监会数据,截至2011年底,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分别为42%和54%。
其次,经营银行,民资和国资真有多少不同么?相同的游戏规则,其结果必然一样,民营银行的准入降低,固然会加大行业竞争,但其行为模式,很可能和当前银行基本一致。考察目前民资控股的几家商业银行,对比别的银行,很难要求他们只为民企服务。
最后,在不缺乏入股途径的情况之下,不少民企仍旧对于“八字未见一撇”的民营银行趋之如骛,根本仍旧在于牌照诱惑以及话语权。长期的金融抑制之下,中国银行业的准入仍旧高企,牌照仍旧是最大的垄断资源,对于不少资本来说,有一分放松即是有十分机会。以村镇银行为例,尽管其盈利比例以及经营范围难以比肩一般银行,可不仅民资仍旧热情不减,即使人力资本昂贵的外资银行,也乐于在边远地区开设村镇银行。根据中国银监会数据,中国已有千家村镇银行,其中已有4000余家企业股东和7000余名自然人股东投资村镇银行,民间资本直接和间接持股占比达到70%,村镇银行已成为民间资本投资银行业的重要渠道。
至于话语权,经营一般企业和经营金融机构存在天然鸿沟,很难说一个好的企业家就是一个好的银行家。如何避免民营银行单纯成为“大佬银行”,如何划清与出资企业家之间关联,仍旧是公司治理的头等大事。
回头来看,监管层对于民资的不信任并非毫无根源,历史曾经放开的各类金融机构,却和其他行业一样面临“一放就乱,一收就死”循环怪圈,公众的信任曾被一次次滥用,随之而来的危机最后都还是由政府出面收拾烂摊子。金融业是一个外部性过大的行业,一家银行的倒闭不仅关系多家企业,更是关系千万中小储户,在稳定的前提下,监管层的谨慎有其根由。
尽管如此,民营银行仍旧是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环,风险意味着制度建设,而非裹足不前。民营银行虚火背后,一方面是长期压抑的资本热情,另一方面则是监管部门的谨慎冷对,其中鸿沟如何填平?笔者认为,所谓开放银行,首先应该对于民资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国民待遇”,不应该对民营银行区别对待,不应该要求民营资本承担无限责任,更不应该期待民营资本只去服务民营企业。
问题在于,利率市场化以及存款保险制度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仍旧悬而未决,这应该是当下考虑的当务之急,难以一再回避。一旦市场开放,规则完备情况之下,竞争自然会向改善社会福利的方向前进。
回头来看,银行业未来将很难一枝独秀。中国银行业经过改制上市,如今风头正健,在英国《银行家》杂志1000强排名更是遥遥领先,但是风险仍旧存在,大并非就一定是健康,不少中国监管者已经发出银行竞争白热化、坏账率可能攀升的预警。民营银行呼吁日久,民营银行是不少企业家的梦想,这值得期待,更值得慎重对待,需要为即将而来的“凛冬将至”做好准备。
回看开篇所言的张公权,他经营中国银行多年,被誉为“中国现代银行之父”,是中国金融历史上绕不开的人物。当年,他就提倡“银行员的本职”是做生意,强调银行亦系商店之一种,出卖的是信用和服务,“离开生意二字,没有银行,在银行的人员,人人应该当银行作生意做。”八十多年过去了,中国银行业面貌今非昔比,但他的话并没有过时,把银行当做生意做,对于民资和国资,亦是同样的道理。
注:作者近期出版《中国经济怎么了》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南里东区尼奥大厦(MOHO国际公寓)8号楼8层1单元
邮编:100062 电话:(010)67176589 传真:(010) 67176589
电子邮件:wkflaw@foxmail.com QQ客服:82322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