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摸索自身特色的经济改革模式?

作者:万喆 来源:FT中文网 发布时间:2017-3-10 15:21:26 点击数:
导读:中国在摸索自身特色的经济改革模式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出台,其涵盖面非常广,几乎覆盖了整个国家的各方各面。结合去年形势、情况,以及今年“两会”期间各部委发布会内容,许多大家最关心问题的答案,已然明了。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特色模式,已见雏形。

政策的意涵是什么?一个递进关系是纲领

需要从政府工作报告和各部委发布会看的,是今年的政策态度和政策走向。

什么能够影响中国的经济?政策必居其中首位。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但是,政策本身也有其莫测之处,政策说辞往往较为宏观、全面,因此反而显得模糊。而且,政策精神具有多面性,常常能够被从不同角度解读

诚然若此,今年的政策意涵却已经相当明确。十九大即将召开,此时已能够看出国家整体政策方向与端倪,在政治上、社会上、经济上的定位已经明确。

政治上,将坚持核心意识不动摇。社会上,将坚持稳定目标为基础。经济上,将坚持改革思路为方针。

最为关键的是,这三点有着紧密的递进关系和从属关系。即,第一点是总领,第二点必须以服从第一点为底线,第三点必须以服从第二点为底线。如果不能保证第一点,就无法谈第二、第三点,如果不能保证第二点,就没法谈第三点。

对此了解,有利于对各项政策的理解,也有利于对各项工作的预期。一方面,今年会是一个强政策年,政府主导的意图将会特别明显。另一方面,今年的经济变动不会很大,一切会以稳为主。

也因此,对于许多近年来经济新概念的理解,就能够更加深入一步。大家都最为感兴趣的几个问题,其答案就变得很明了。

L型的底部在哪儿?无需寻找“底部”,“新常态”上找均衡

“L型”这个概念经由“权威人士”提出后,在学界和坊间引发了热议。究竟什么是“L型”?所谓“L型”的底部在什么地方?我们现在是在“L型”的什么部位?何时会触底?都是讨论中悬而不决且经久不衰的问题。

2016年,中国经济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均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实现了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增长6.7%,名列世界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工业企业利润由上年下降2.3%转为增长8.5%。

因此,许多人的意见是,我们已经“触底”,正在反弹。

然而,对于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定目标是6.5%,较2016年仍然有所下降。那么,中国经济究竟是已经“到底”了,还是尚未“到底”呢?

其实,答案已经给出。

“L型”并不存在一个“触底”反弹的过程。因为所谓“触底”,本来就是相对于两侧高处间的低谷而言,不论是过去大家经常用来描摹的“V型”“U型”或是“W型”,都是个中明证。但这些都被“权威人士”否定,就是因为,他对中国经济的预计,所采用的是不同方式,即,中国经济的改变,是转换,是一种阶段到另一种阶段的转换,增速不会再重新升高。而且这并非“唱衰”或“看空”,既是趋势所致,也是主动为之。“触底”“回升”之说,都已经过时了。

这也是“新常态”的真正意涵。当然,既是处在“L型”的另一段上,中国经济也将需要在新的段落上寻找新波动规律和找到新均衡。

资本大鳄都是谁?有违稳定的人

最近,“资本大鳄”成为热词,他们是怎样的扒皮吸血、敲骨食髓,听来让人胆战心惊,各部门对他们的深恶痛绝、雷霆万钧,也听来让人心痒难耐,“资本大鳄”究竟是谁?

看起来,符合资本大鳄定义的人并不少,但是执行中,谁才会是被“关注”的资本大鳄呢?

从政策方向,答案昭然若揭,有违稳定的人。

所谓有违稳定,主要是指违反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和有违国家市场稳定。

当前国家大政方针最为明确的是防范金融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因此,去杠杆一再被提上议程,并成为重点工作。此外,由于前些年的GDP竞赛,经济脱实向虚的状况和倾向相当严重。让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使经济脱虚向实,成为当下的重头戏。

2017年政府重点工作任务中对风险的关注度大幅上升,要求“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同时“整顿规范金融秩序,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在金融体制改革部分则着重强调防止脱实向虚、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所以,对于对经济虚幻化,进行造假取得资产价格的高估的;对于搞经济虚无化,玩弄投资者的;对于经济虚空化,搞金融空转的,都会成为监管重点关注的对象。

至于如果当前还在拼命加杠杆,就违反了大政方针。如果加杠杆又是财务投资,更是有违当前方向。当然,如果加杠杆、财务投资而且引起了市场震动,那就是资本大鳄无疑了。

房地产走向会如何?不会给太多悬念

中国房地产的价值已经非常之高,有些城市的地产价值就能够买下整个美国。房地产公司也如火如荼,去年新上榜世界五百强的中国企业,房地产企业又添两家。

中国的房价畸高,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难以承受之痛。因此,权威人士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不过,这次报告对房地产的态度,相对中性。此前,人大发布会透露信息已经很明确房地产税今年不可能全面出台。而报告则表示,要因城施策去库存。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加强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可以说,今年对房地产将会采取稳价策略。

从市场结果来看,相信在稳定的大前提下,中央政策会进一步收紧,严控房价上涨会成为今年的一项必备任务。但与此同时,中央政府降低房价的决心有限,而地方政府的调节力度将隐含许多弹性。此外,由于严控的控制购买、控制土地出让、控制销售量等政策均是供给减少的,房地产商岁会将信息不对称等虚假宣传工具收敛,但仍料将把政策弹性用到极致,因此,今年的房地产价格将会保持非常平稳的状态,多空博弈的展开可能会推迟到年底或者明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改?政府主导的市场化改革

今年仍然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但首先,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描述看,都相对中性,注重稳健。2017年拟安排财政赤字率3%,与2016年持平,财政赤字绝对规模相对2016年仅上升2000亿元,小于去年的5600亿元和前年的2700亿元;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强调“促进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但没有再提到2016年的“降低融资成本”。汇率方面,则强调“坚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保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但没有提到“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显示出今年改革不会突飞猛进,以维持稳定为主。

对于企业,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两会工作报告,降负措施明显增多,力度也不断增大,这既是市场化改革进程推进的一部分,又是在货币趋紧、整体环境压力仍大的态势下,使用财政政策进行的对冲。

对于国有企业,则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去产能将深入推进,积极处置“僵尸企业”,积极探讨有效的债务处置方式,有效防范道德风险。

这倒是另一种宣誓,即,会以有中国特色的方式,进行市场化改革。

也就是说,过去我们所理解的“市场化”改革,多半是以“放开”的形式进行的,因此也经常有“倒逼”一说。但当下的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政府更强力的主导下,进行结构性扭曲的舒张,从而在更为稳定的外部环境中,完成的市场化改革。比如汇率改革,可能会企图以有管理的市场稳态下,着手进行汇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企业改革,则是在保证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就业稳定的基础上实现市场化的企业处置和资产处置。

这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和方式。行政主导,无疑在某些方面更为强势,可以摧枯拉朽。但行政与市场内生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会消除、疏解还是加剧亦或再生新的扭曲?事实将会给出答案。

后记

2016年,中国攻坚克难。2017年,新的艰难又至。年复一年,这叫做成长。

人们都有良好的愿望,但也都将面对难啃的硬骨头。结果与后效如何,需要长期的观察。当形势瞬息万变,政策也需要随之调整。政府强力主导下的市场化改革,能否成为一种新的“中国模式”?2017年,改革必将深化,但更需要精细化,拭目以待。



上一篇:疯狂的房价与中国经济未来 下一篇:
相关文章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