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的厄运

作者:郑永年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发布时间:2009-7-16 11:26:12 点击数:
导读:最近中国社会出现的两大热点问题,一是财富的集中,二是基层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中国的财富集中度已经接近甚至超越典型资本主义国家美国。varso…

最近中国社会出现的两大热点问题,一是财富的集中,二是基层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中国的财富集中度已经接近甚至超越典型资本主义国家美国。

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财富分配来说中国会变成美国。因为美国具有庞大的中产阶级,财富的集中并不会太大妨碍社会的稳定。中国的财富集中的社会政治后果更像拉丁美洲国家,而不像美国。

  财富聚集和中产阶级的缺失

  把社会顶端的财富高度集中和社会底层的无政府状态放置在一起考量的话,那么中国社会的高度不稳定就会凸显出来。无论从中国本身的历史经验还是从世界史来看,从财富分布的角度,中国目前的社会形态是一种很容易产生革命的形态。当然,这不是欧美历史上所经历的中产阶级革命,而是穷人对富人的恶性暴力革命。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中产阶级的缺失。从社会结构上来说,美国和西方社会的稳定源自中产阶级的崛起。欧美民主国家实行政党轮流执政,但在保持政治社会的稳定方面,中产阶级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无论哪一个政党执政,都必须赢得中产阶级多数的支持。正因为这样,政党轮流执政,但各政党的政策则是大同小异,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就是说,从政党的政策来说,多党政治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出一党制的特色。

  培育中产曾是政府目标

  中国如果不能改变目前的这种财富分布状况,一旦民主化来临,也很难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并且可以确切地说,情况会比所有这些国家还要糟糕。或许会有人说,这种情况表明中国不会民主化。但政治的激进化往往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即使是民主化也往往不是人们计划的结果,很多突发和偶然的因素都可以促成民主化的发生。人们所能努力的就是创造一个有利于政治变革和民主化和平地展开的社会结构环境。

  中产阶级的不发达或者发展不起来主要是中国经济中所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培育中产阶级曾经是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邓小平南巡之后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目标。很多概念例如“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和“三个代表”等就是为了从政治和政策上论证中产阶级的合法合理性。中产阶级的发展状况也是当时社会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为什么那么多年过去了,中产阶级不仅没有壮大,其生存环境反而越来越糟糕了呢?原因在于初次分配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在很长时间里,初次分配强调效率,二次分配强调公平。但如果初次分配不能达到基本社会公平和正义,那么二次分配怎么进行也难促成社会公平。

  改变经济结构刻不容缓

  显然,要改变这种局面并不容易,要从多个方面来解决问题。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改变经济结构,要限制国有企业的垄断,改革国有部门的治理机制;同时要从法律、制度和政策层面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越的环境。要从初次分配入手来改革收入分配机制。在二次分配上,必须大力推进社会改革,包括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和环保等方面。社会改革的目标是提供公共服务,这是社会底层所必需的,也是整个社会所应当享有的基本人权。

  中国过去的改革成功的最重要一点就是改革的渐进性,因为渐进执政党赢得了足够的时间来调整其制度来消化和解决问题,适应新环境。但是,现在很多激进化因素正在产生。这些改革从短期来说就是要减少甚至消除激进化因素,保证改革的渐进性。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改革要为未来的政治变革创造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和其他所有国家一样,中国的政治变革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没有一个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政治改革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甚至暴力丛生。只有一个好的经济结构才能保证和谐社会。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用和时间赛跑来形容今天中国所要进行的改革事业。

上一篇:19岁女工一声尖叫 竟是乌鲁木齐大暴乱导火线 下一篇:“被时代”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