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趋激烈的“搜索”战

作者:阿普里尔•丹博斯基 来源:金融时报 发布时间:2013-1-31 14:15:52 点击数:
导读:“google”作为一个动词于2006年被收入《牛津英语词典》(OxfordEnglishDictionary),而在此之前该词早已融入流行语中,作为“在网上搜索”的简称。使用该词的人是如此之多,以至于早在2002年时,电视剧《吸血鬼猎人巴…

“google”作为一个动词于2006年被收入《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而在此之前该词早已融入流行语中,作为“在网上搜索”的简称。使用该词的人是如此之多,以至于早在2002年时,电视剧《吸血鬼猎人巴菲》(Buffy the Vampire Slayer)的某一集中就使用了这种说法。当巴菲的朋友建议她调查一位似乎具有预言能力的学生时,她问道:“你google过她吗?”

网络搜索模式在过去十年中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Facebook产品管理主管汤姆•斯托奇(Tom Stocky)近日勾勒出一幅不同于传统模式的网络搜索愿景,而这幅愿景会在Facebook上起步。

斯托奇一边点击浏览自己的Facebook主页一边说道:“我妻子的堂(表)姐(妹)最近从印度搬到美国住。她目前单身。我喜欢插手家人的生活。”

斯托奇为自己的社交网络账户设定了搜索参数。他试图在自己好友的好友中搜索家乡在印度、目前在旧金山居住的单身男性。几下点击之后,他就从自己的社交圈中为妻子的堂(表)姐(妹)筛选出一份潜在约会对象的名单。

Facebook在1月15日发布了自身在社交搜索领域的发展愿景,上述演示是当时所做的数个演示之一。该愿景为Facebook不断积聚的技术发展补充了一些新计划,以期将搜索的概念大大扩展,使之不再是简单的“google”。

Facebook将这一新功能命名为“图谱搜索”(Graph Search),虽然听起来缺乏“google”那样的韵律感,但它很可能标志着人类在不断膨胀的数据海洋中搜寻信息的模式发展到新阶段。这一新功能是由Facebook从谷歌(Google)挖来的两名工程师设计的,此举也导致两家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进一步升级。

网络媒体创业者约翰•巴特尔(John Battelle)表示:“互联网在近二十年里制约了我们对于搜索的认识。”巴特尔撰写了《搜索》(The Search)一书,该书是关于谷歌的一部颇有影响的著作。用户所熟悉的白色搜索框、以及对可能包含相关信息的网页(令人沮丧的是,这些网页常常并不包含所寻的相关信息)的简述,正逐渐让位于新的搜索模式。

巴特尔指出:“每当你想问什么问题时,几乎都可求助于搜索。”

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已不再仅仅来源于网络,而是越来越多地来自Facebook等公司管理的巨型私有数据库。随着越来越多整合人类知识成果的有效方式被发明出来(不论是基于Facebook追踪的社交关联,还是借助更智能算法的干预),能通过网络解答的问题的性质也变得愈加复杂。

面对这轮信息大潮,用户用来在网上提问的工具也在发生变化,智能手机带来的新技术对此起到了尤其重要的作用。苹果(Apple)开发出了基于iPhone的Siri技术,在声控搜索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谷歌也在Android系统手机上推出了类似功能作为回击。基于图像的搜索是另一个前沿领域;eBay已开发出一款智能手机应用,让用户能用手机为自己喜欢的汽车拍照,然后将照片与eBay存储的成千上万张待售汽车的图片进行匹配。

这场竞赛的主题是,向规模庞大的可搜索知识集合中添加有用的新信息源,并控制信息查询手段。与这场竞赛相比,曾推动谷歌崛起的早期阶段的网络搜索竞争必将显得黯然失色。

Facebook迈出的第一步是,设定了有限的几个发展目标。该公司开发社交搜索功能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自有服务质量。虽然Facebook毫不忸捏地宣称想改变世界,但其发展社交搜索的初始目标非常简单:防止用户在上网过程中离开Facebook网站,并通过在站内提供更能吸引用户参与、更具娱乐性的功能来实现这一点。

对用户来说,这意味着去波士顿旅行之前就可先在Facebook上查询有哪些好友目前在波士顿居住,或在好友圈中查询哪些人喜欢电视剧《广告狂人》(Mad Men),然后邀请他们一起观看新一季的第一集。

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加里•马库斯(Gary Marcus)表示:“社交搜索带来的直接好处虽小,但却够酷,或许这种功能早就该推出了。”马库斯在搜索和人工智能领域有所著述。

但在某些人看来,Facebook的社交搜索并非一种附加的新奇玩意儿,而是一种必要的功能。在一个人们越来越擅长查找信息、越来越不善于记忆信息的世界里,缺乏一种基本而有效的搜索功能正在变成一个明显短板。

Altimeter Group的分析师丽贝卡•利布(Rebecca Lieb)指出:“消费者已惯于使用搜索。他们在网络中就是借助搜索来导航的,在电视机前也同样如此。”

利布表示:“在Facebook上不能搜索除人名外的其他信息,这给用户造成了巨大的不便。”

Facebook希望打造出既有趣又有用的搜索功能,以弥补自身欠缺。该公司表示,将利用自身庞大的社交关联及用户偏好数据库,给出更加个性化的用餐建议以及观影指南。现在,用户可在Facebook上搜索艺术院校毕业的好友喜欢看哪些电影,或者住在巴塞罗那的好友喜爱当地的哪些咖啡馆。

此类搜索结果是Facebook所独有的,但其可靠性完全依赖于用户是否愿意分享自己的偏好。

在对尿布、床垫等多种类型商品进行评价方面,Facebook上的用户数据质量不及其他网站。

马库斯指出:“人们喜欢从好友那里了解逸闻八卦,但这类数据的信息含量恐怕比不上亚马逊(Amazon)网站上积累的1000份用户评价。”

虽然Facebook的搜索功能在起步阶段刻意保持低调,但它正被定位为该公司争夺数字化未来主导权的新一代战略武器。

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预计,社交搜索将成为公司三大“重要支柱”中的最后一极;另外两大支柱分别是动态消息(Newsfeed)和时间轴(Timeline),Facebook的10亿用户目前主要通过这两种方式浏览该网站。用户上传至Facebook的2400亿张照片,以及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企业和兴趣点之间的1万亿条社交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交数据库的核心。由此还产生了一个完整的社交搜索类别,以及一个全新的用户查询空间。人们越是喜欢使用社交搜索,这类数据的规模增长得就越快。

……

无论是在数据库规模还是在理想主义方面,谷歌都与Facebook旗鼓相当。谷歌检索的网页数量以指数形式倍增,从五年前的1万亿增长到今天的30万亿,这使谷歌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之王”。谷歌受益于网络广告这一互联网的最主要赢利模式;由于用户输入搜索框的内容揭示了他们的需求和偏好,广告商会为了把握搜索结果页面所蕴含的营销机会砸下重金。

过去十年,谷歌挫败了微软(Microsoft)在网络搜索领域发起的直接攻击。但是,至少在一个领域中,谷歌面临着来自Facebook的更加严峻的挑战。谷歌在18个月前推出了社交网络Google+,试图借此预先遏制Facebook在搜索业务领域对其发起冲击。目前Google+号称拥有2.35亿月度活跃用户,但该网站未能成为人们张贴个人动态以及建立社交关联的热门站点,在实力上无法与Facebook匹敌。

谷歌一直在拓展其他领域的信息源:除了视频网站YouTube以外,谷歌旗下的其他信息源还包括餐馆点评服务商Zagat、以及来自ITA Software的旅游信息等。

用户的Gmail账户以及在线文件也将成为谷歌搜集个人信息的宝库,目前该公司正在这一领域展开用户测试。

谷歌将把所有这些数据与自己的核心搜索算法连接起来,以实现在用户甚至还未查询的情况下就主动推送其所需要的信息。例如,如果你收到了一份确认航班信息的邮件,谷歌希望做到的就是能够自动搜索并在航班发生延误时向你发出提醒。

基于来自多个信息源的信息、按照以上方式做出推论,是谷歌下一步发展的宏大愿景。该愿景被命名为“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标志着谷歌试图在无条理的互联网上建立一种有用的关联模式。例如,搜索一下“爱因斯坦”(Einstein),搜索结果中也会给出其他著名科学家的名字,以及关于爱因斯坦著作及其他个人信息的介绍。用户可以顺着这些链接,在愈发广阔的相关数据网络中寻找其他信息。

Facebook希望将社交信息纳入搜索范围,以发掘这类数据的实用功能——例如为来自印度的亲戚寻找潜在约会对象——谷歌则梦想通过类似的手段开启全部人类知识。

长期以来,谷歌首席执行官拉里•佩奇(Larry Page)对自己的公司一直有一个听似简单实则宏大的发展构想。他在十年前曾表示:“完美的搜索引擎应该能够精确理解用户的意思,并给出完全符合用户要求的搜索结果。”他还认为,完美的搜索引擎应能直接植入用户的大脑。

佩奇发表上述言论时,扎克伯格尚未创立Facebook、为搜索领域带来一个新的个人及社交数据宝库。Facebook与谷歌在未来十年的竞争,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全球已被网络连接起来的人们如何度过日益数字化的人生。

译者/马拉


上一篇:物联网迎来无线时代 下一篇:方兴未艾的中国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