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权于民并不可怕
读了《奥运背后的中国:川震余波》一文,我认为奥运背后的中国,其实是当代中国诸多画卷中的一幅:即政府对公民生活的干涉及控制。
虽然中国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稳定压倒一切的价值观背后,仍然有对民智的漠视。寻常百姓将难以理解:为什么不能接受采访?所谓的国家形象、稳定难道比人之生命本身更重要?再者,自由合法的表达个人或者一个群体的想法和要求,就一定破坏了国家的形象和稳定了吗?
难以理解的还有国外的媒体:说出真话,讲出民怨,既可以疏导民众情绪,也与政府为社会伸张正义的主张并不矛盾,志愿者前来规劝所为何来?
我以为,这里既有当政者的执政理念,也有老百姓在政治事务中的角色问题。
回顾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在儒家文化传统之下,社会运转靠的是伦理道德。传统社会里,一般老百姓只管种地吃饭,只要不闹事,社会事务,统统都是交给政府来办;社会正义,你也只能指望政府(指望不指望得了,那就看个人运气好坏),好的官员会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但遇到不大好的,老百姓并不能让他非回家卖红薯不可。而且,像梁山好汉那样代替政府替天行道,肯定也是不对的。
今天我们可以说,这就是人治相比法治的弊端。在法制下,所有人都在同一个规则下做事并承担后果,而人治则把所有老百姓的利益系于一人之修养喜好。
如果说,我们在历史中找到了今天对民意漠视的源头,那么尤为令人担心的是,农业社会尚可以指望的伦理道德在商业社会的当下,已经几近瓦解。刚刚接受市场经济洗礼的中国人对待商业伦理下的法制、契约、自由等精神领会还很不够。相反地,物质主义、拜金主义却来势汹汹,它很快的俘获了包括不少商人、官员在内的大多数当代的中国人。
政府垄断了权力,也就垄断了民意(不让老百姓说话就是一例);而在商业利益诱惑下的官员,一旦垄断了经济建设中资源分配的大权,也就有了权钱交易的天然冲动(贪污腐败最多发生的不就在最垄断的行业和部门吗?)。这些道理,老百姓写不出来,但其实谁又不懂呢?
梁启超曾说:兴民权斯固然矣,然民权非可旦夕成也。百年后的今天听来,仍然是一种鞭策。纵然民众还需要教育,但放开民意,还权于民并不可怕,民意可以成为道德良心的制衡,让官僚系统效率加快,让官商勾结者三思而后行
今日的台湾,虽然看上去有点乱糟糟,但至少,还有合法的程序将腐败者绳之以法。而今天的中国,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但放开对民意的控制,应该放在最优先的位置。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老祖宗的话言简意赅。志愿者的到来,与其去规劝稳定的价值,不如顺应民意的力量,把改革推向新的高度。
对于中国的未来,我是乐观的。因为我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作为社会精英汇集的执政党,也一定会了解到民意之可贵。民权虽非旦夕可成也,但终有一天将成于中国。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南里东区尼奥大厦(MOHO国际公寓)8号楼8层1单元
邮编:100062 电话:(010)67176589 传真:(010) 67176589
电子邮件:wkflaw@foxmail.com QQ客服:82322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