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300家律所竞争白热化

作者:廉颖婷 来源:法制日报 发布时间:2009-12-5 16:59:45 点击数:
导读:2009《律师行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北京律所发展遭遇瓶颈各类业务数量2003-2008年的变化情况北京市律师事务所规模分布(%)律师事务所业务构成(%)北京市律师及律师事务所的…
2009《律师行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北京律所发展遭遇瓶颈


各类业务数量2003-2008年的变化情况




北京市律师事务所规模分布(%)




律师事务所业务构成(%)




北京市律师及律师事务所的年度增长率





  高端业务向少数几个大所集中的趋势明显

  中国律所的竞争已经形成了两极化的态势:具有竞争力的律所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竞争力差的律所拥有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

  1300家律所!北京律协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多少让人有些惊讶!

  30年前,北京只有3名律师“打天下”;30年后,已经有两万余人加入到律师这支队伍中来。

  30年的发展,北京的律师行业已然成为全国律师行业的标杆。

  11月27日,历时两个月调研的北京市律师行业“人口普查”报告???《律师行业发展指数报告》问世。

  这是北京市司法局、北京市律师协会委托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对30年来,北京市律师行业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所做的项目研究。

  “这个报告,能够精晰地反映出北京市律师行业发展的成熟程度和出现的问题”。12月1日,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张学兵在接受《法制日报周末》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北京律师行业正处于发展与成熟的节点上”。

  北京律所独舞高端业务市场

  河北省承德市律师协会会长洪律师最近往北京跑的更勤了,因为经不起北京律师行业快速发展的诱惑,他在亚运村附近注册成立了新的律师所。

  用张学兵的话说,经过30年的发展,北京市律师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与行业调整期的过渡阶段。

  行业发展速度快、业务领域覆盖广,是北京律师行业发展的特点。

  报告显示,北京市律师数量的年度增长率始终保持在15%以上、律所已达1300家;业务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的法律领域,并且在新的业务领域的拓展方面,北京市律师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经济发达的地区,由此产生的非诉法律服务需求量也最大。北京因此成为非诉业务量最大的地区。

  北京汉卓律师事务所主任韩冰从事刑事辩护多年,近几年他代理的刑事案件越来越少,自学了北大的MBA,高级融资管理班等,主要目的是业务转型。他代理了几家企业融资和改制让他尝到了甜头。

  报告显示,北京市律师行业的律师服务收入中,诉讼和非诉讼收入基本持平,也是最主要的业务来源,分别占业务收入的49.5%和47.4%。

  这说明,传统的以诉讼为主的法律服务市场,正在向现代化的法律服务市场转变。

  而北京律师行业法律服务市场的这一转变,也正是中国法律服务市场转变的缩影。

  2006年,被看作是北京市律师行业发展的分水岭,“北京市律师行业完成了一次飞跃”----经济案件和非诉业务迅猛发展。

  从市场竞争来看,全国律师行业市场的竞争主要发生在经济发达地区,主要表现为以金融、证券、上市、兼并收购、知识产权等专业性较强的高端业务为主,传统业务为辅的趋势。

  在高端业务市场,尤其在证券业和国际贸易法律服务领域,北京律师的竞争优势更为明显。

  证监会《中国资本市场法制发展报告(2008)》公布的数据显示,股票首次公开发行法律服务业务中,北京律师事务所所占份额为70.0%,TOP10中,有8家北京律师事务所;

  再融资法律服务业务中,北京律师事务所所占份额为60.1%,TOP10中,有9家北京律师事务所;

  境外发行法律服务业务中,北京律师事务所所占份额为100%,提供服务的13家律师事务所全部为北京律师事务所。

  高端业务市场的竞争,已然成为北京律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

  因此,有人认为,高端业务竞争的“全国化”,其实就是“北京化”。

  同时,北京也是规模较大律师事务所的集中地,数量居全国之首。

  据Lawfirm50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律师事务所排名前10名的律师事务所中,北京地区的律师事务所8家,且前4名均为北京市律师事务所;排名前40名的律师事务所中,北京市律师事务所25家,占62.5%。

  北京还集合了全国的优秀律师。报告显示,北京地区的专职律师中,4成以上律师在其他地区工作过。同时,依托资源的强势,北京律师的业务水平在全国首屈一指。

  为什么是北京

  为什么北京律师行业会在竞争中独占鳌头?

  张学兵认为:“北京的律师行业改革最早、市场化最早。业务创新及新领域的拓展更为深化。”

  1988年7月,北京市第一家合作制律所???经纬律师事务所诞生。

  此前,在我国律师制度恢复初期,法律顾问处是惟一的律师执业机构形式,即所谓的“国办所”。

  直至1988年6月3日,司法部正式下发《合作制律师事务所试点方案》,由此迈出了“改变国家包办律师事务所的重要一步”。

  合作制律师事务所开始在全国出现。

  律师事务所的社会化改革,成为了中国律师发展、改革历程中的里程碑。

  与缺乏活力和动力的国办所相比,合作所的优势显而易见???

  1988年,北京的国办所“北京第一律师事务所”60多名律师合计创收30多万元;而经纬律师事务所的5名律师,成立5个月就创收26万元。
  直至1994年,北京的合作所为61家、合伙所为46家、国办所53家,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此后,北京律师业的改革一路高歌猛进,成为中国律师业改革的领头羊。

  此外,报告显示,在业务拓展方面,2009年北京市律师的业务主要分布于债务纠纷、合同纠纷等业务(68.5%的律师开展了此项业务)、劳动法相关业务(48.9%的律师开展了此项业务)、投融资、外商直接投资、境外跨国投资、境内外企业上市等金融业务(39.1%的律师开展了此项业务)等。

  而北京,更具有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政缘、地缘、业缘的天然优势。

  北京处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得天独厚且居高临下的政府资源背景、行业与专业主管部门的政缘优势;

  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最高级司法机关的地缘优势;

  还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为依托的业缘优势。

  在三大强势资源背景下,北京市的律师行业发展迅猛。

  “北京是中国的律师业最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辐射能力最强、为全国各地提供现代法律服务最多的地区。”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史建三博士说,北京是政治、经济中心,又是央企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集中地,因此,北京能够容纳更多的规模所。

  这也造就了“同样的价格,客户一般认为北京的律师视野更开阔、意见更权威、执业更专业。”国浩律师集团事务所律师程贤权表示。

  而在实务中,但凡涉及到中央部委行政审批或最终行政核准的案件,尤其在金融、证券、外资并购、反倾销、反垄断、知识产权等领域,在具体操作程序上,“北京律师有着其他省市律师不具有的、便捷的‘地域优势’”,程贤权律师说。

  2009年6月,年轻的北京律师孙中伟注册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律师所,他高调宣布只做死刑复核的业务,这让外地律师多少有些羡慕。孙中伟告诉《法制日报周末》记者,死刑复核收归最高法院使北京刑辩律师代理死刑复核案件有了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他的业务出现了增长。

  律所发展遭遇瓶颈

  独领风骚,意味着北京律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

  发展迅猛,意味着北京律师行业的发展同样遭遇着不可避免的瓶颈问题。

  作为直接的从业者,律师对竞争的激烈程度感受非常明显,59.8%的律师表示现在的竞争非常激烈。

  开拓市场、增加案源是律所的头等大事。

  案源不足、市场竞争激烈,成为律所发展遇到的主要压力。

  就整体情况来看,北京市律师行业的业务饱和度相对充足,但近半数(46%)律所的业务仍显不足。

  张学兵认为,北京律师行业目前处于发展与成熟的节点上,“处于发展瓶颈中”。

  业务拓展主要的障碍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案源缺乏,一方面是业务能力不足。

  “应该在业务领域不断深化、拓展,来缓和业务竞争的压力。”张学兵说。

  与此同时,诉讼法律服务市场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诉讼当事人在面临复杂的诉讼案件时,正越来越关注律师背后有无强大的人力支持、知识支持和管理支持的平台。

  而在专业化要求较高的金融、证券等高端法律市场,当事人对律所管理的要求相对更高。

  但目前的律所中,只有少数律所管理机制和管理平台能够满足专业化要求较高的非诉法律服务的全部要求。

  报告显示,高端业务向少数几个大所集中的趋势明显。规模化、专业化的大所,在非诉讼领域竞争优势明显。

  事实也证明,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律所的竞争已经形成了两极化的态势:具有竞争力的律所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竞争力差的律所拥有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

  以上海为例,2008年,排名前5%的律所创收总额为23亿元,占上海律师当年总收入的50%。即,95%的律所一年的辛苦所得,仅和5%的律所收入基本持平。

  北京更是如此。

  因此,“良好的品牌、专业化的分工、规模化的运作、网络化的扩张,是律师事务所赢得客户的重要要素。”史建三说。

  张学兵则表示:“北京律协将根据指数报告,制定北京市律师行业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
 
上一篇:论律师在法治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下一篇:中国律师行业未来十年需要关注的九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