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30年,不能再做单项冠军
2007年,外界可以看到这样的趋势:在国内,还有下层老百姓和部分知识分子,继续将近年出现的贫富悬殊、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社会不公、生态恶化等问题归咎于改革开放;在国际上,西方媒体将目光聚焦于中国能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结果发现了劳工成本被压低,环境被破坏,对人命的不尊重,居民平等政治与经济权利被剥夺等等问题。当然,去年的食品产品安全问题正是引发西方社会这类观察的导火线。
美国《洛杉矶时报》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相关的报道中曾说,过去20年里违规和走法律漏洞已内化成为中国经济的一部分,中国选择了一种让法律萎缩于灰色地带的改革模式。美国国会对中国的不满已不是新闻;另一方面,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进行的民调也显示,过去一年中,对中国有正面看法的欧洲公众下降了15%到20%。
1970年代末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对的是严重的贫困和物资短缺问题,30年后,农村贫困人口已从2亿5000万减少到目前的2000多万,贫困发生率从31%下降到2.5%。近期的经济盘点,中国国家外汇储备接近1万5000亿美元,中国将在不久后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还有经济学家预计,以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加上美元贬值的因素,中国在2002年提出到202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的目标,大概会提前10年在2010年完成,到了2020年,人均可以达到6000美元。
但是这些经济上的成功,也让这个国家深陷“成功的苦恼”。一方面是巨大的外贸顺差导致与美国经济关系紧张,另一方面国内又面临过度依赖外贸,农民工劳动血汗通过廉价产品大量补贴国际消费者,国内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结构性问题。
中国国际关系学者时殷弘不久前分析说,经济成就在外国几乎成了“老生常谈”。反之,因为缺乏对社会、民生、环境问题的补偿机制,其他矛盾正在凸显。他形象地指出,中国成了单项冠军,尽管这个单项也很重要,可是其他方面几乎都很弱。
十多年不见的高通货膨胀去年卷土重来,这被认为是多年经济发展模式弊端的集中体现。
事实上,中国政府最近几年高喊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并推出多项往民生倾斜的政策,说明当局承认问题的重要性和严重性。然而,转型往往是艰苦的道路。何况,多数问题又和政治有关——除了政府出台医保、社保政策、关闭污染企业外,在涉及民生问题时,是否允许媒体有更大监督空间?在环保领域里鼓励公民团体发挥作用,并且坚定实现官员问责制等等。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兼北京奥运年,奥运所带来的国际舆论压力、台湾问题以及突然出现的通胀问题,都将加大2008年中国治理的难度。但是转型与改革越是延后,当局政策选择的空间将越来越小,何况以经济建设作为“政绩”来对国内国外展示,其效力已在减退。
《联合早报》
(编辑:黄秀茱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南里东区尼奥大厦(MOHO国际公寓)8号楼8层1单元
邮编:100062 电话:(010)67176589 传真:(010) 67176589
电子邮件:wkflaw@foxmail.com QQ客服:82322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