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斯:诠释“企业为何存在”的诺奖得主

作者:约翰•凯 来源:金融时报 发布时间:2013-9-5 17:28:56 点击数:
导读:于102岁高龄辞世的罗纳德•科斯(RonaldCoase)在为上世纪80年代的市场革命建立理论依据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他在199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却是因为两篇相隔二十多年的论文。第一篇《企业的性质》(TheNatu…

 

于102岁高龄辞世的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在为上世纪80年代的市场革命建立理论依据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然而,他在199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却是因为两篇相隔二十多年的论文。第一篇《企业的性质》(The Nature of the Firm)构思于他到美国攻读本科期间,该文首次对企业为什么存在这个问题提供了严谨的解释。科斯称,人们创办企业是为了避免他所称的“市场成本”。

他的第二篇有影响力的论文《社会成本问题》(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发表于23年之后的1960年。这篇论文证明,政府干预市场的理由比经济学家们此前所认为的薄弱得多。

罗纳德•哈里•科斯1910年出生于伦敦郊区的威尔斯登(Willesden),小时候曾因残疾而不得不在腿上佩戴铁箍,后来赢得奖学金进入基尔本语法学校(Kilburn Grammar School),之后进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深造。他赢得了前往美国留学的奖学金,研究产业结构。

根据经典的经济学理论,行为人在一个无摩擦的世界中轻松达到均衡状态。在现实中,商品在市场(有时是实物市场,有时是虚拟市场)中买卖,而经济生活由企业主导。经典理论无视或视若不见这些制度安排。经济学家们只看到投资者、雇员和顾客,他们在没有成本、也不需要中介的情况下,获得在市场经济中投入商业活动所需的信息。

解决模型与现实之间的这种紧张关系的需要,决定了科斯学术生涯的方向。他的主要见解是,进行交易的成本决定了经济机制的性质与形态。从美国返回英国后,他在1932年的一个讲座上提出,现代企业的界限是由市场组织和层次结构方向的相对成本所决定的。

科斯返回英国后,最初在邓迪(Dundee)担任讲师,后来到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执教,并于1937年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同年,他与Marian Ruth Hartung结婚。夫妇俩没有子女。

《企业的性质》最初没有引起什么反响。不久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科斯加入一个由年轻经济学家组成的人才小组,帮助组织战时生产。战后,科斯返回伦敦经济学院,并在50年代发表《广播:对垄断的一项研究》(Broadcasting: A Study in Monopoly),文中抨击了英国广播公司(BBC)把持的地位。

从1951年起,他在美国布法罗大学(University of Buffalo)研究公用事业,度过了相对沉寂的几年。这项研究导致他对制度决定经济结果的方式有了更全面的思考,并促使他撰写那篇让他成名的论文。

表面看来,《社会成本问题》描述了一种应对外部性的新方式,此类外部性问题——生产活动扰乱他人的情况,如烟囱冒烟之类——曾让更早一代的经济学家们感到困惑:无论烟囱主人不得不赔偿邻居所受的损害,还是邻居贿赂工厂减产,烟囱的冒烟量都会是相同的。

这似乎产生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后果。迫使工厂主承担赔偿责任的理由并不是正义(即,污染者应当掏钱买单),而是效率:与其等那些受害者组织起来与厂主谈判,不如厂主现在赔偿受害者更省钱。法定的赔偿责任规则,应当根据它们施加的相对成本(而非公平程度)得到评估。

从他的研究成果衍生出的这种方法,产生了广泛影响。市场力量不仅驱动着一个经济制度框架内部的交易,也推动着这些经济制度本身的设计。如果说市场结果总体上是高效率的,那么有关效率的推定不仅适用于市场经济的结果,也适用于产生这些结果的社会框架——至少在微观层面是如此。

1964年,科斯获得在芝加哥大学执教的机会。“制度是重要的”终于成为经济学家们的箴言之一。在解释为什么会这样,以及其中的作用原理方面,他比经济思想界的其他任何人都做得更出色。

译者/和风

 

上一篇:中国“债奴”一代? 下一篇:科斯的贡献与局限:常识的极限